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电玩城游戏大厅

打好特色牌 拓宽增收路

——一师阿拉尔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走笔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7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刘娑延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陈洋 朱志升

2月16日,一师六团七连设施农业基地内,养殖户简传合在喂鱼。

2月20日,一师七团设施农业基地育苗大棚内,种植户正在给辣椒苗浇水。

1月15日,一师十团七连花卉基地负责人甘洪雷在打理蝴蝶兰。

日前,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了2024年首批《农产品追溯优品登录申请复审通过产品名单》,一师阿拉尔市6个农产品入选。

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通过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不断扩大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攻坚突破,以新理念、新思维赋能农业发展,加快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着力打造高质量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实现“叫响一个品牌、拉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大棚果蔬采摘忙

早春二月,室外还是天寒地冻,一师九团各连队的温室大棚内,西红柿、油菜、水萝卜等各类菜苗长势喜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眼下,正值九团二连温室大棚草莓采摘季,种植户刘政庭一家四口忙着采摘草莓,一垄垄植株整齐排列,绿叶间点缀着一颗颗红宝石般的草莓,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春节过后,订购草莓的客户依然络绎不绝。”刘政庭一边采摘成熟的草莓,一边对记者说,温室大棚种植的草莓去年11月开始成熟上市,采摘期将持续到今年5月,春节前后是销售旺季。目前,他家有4座草莓大棚,主要通过订单模式销售,客户主要来自阿克苏市、阿拉尔市和沙雅县等地,一个采摘周期能实现20多万元的纯利润。

近年来,一师九团立足生态、资源、区位优势,主动顺应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努力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业供给体系,带动农业增效、职工增收。如今,团场设施农业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依靠“果盘子”“菜篮子”鼓起“钱袋子”。

这两天,九团三连种植户袁会玲忙得不可开交,她家的温室大棚迎来了不少体验采摘乐趣的游客。棚内一条条藤蔓整齐成行,游客穿梭其间,不时从藤蔓上摘下红彤彤的西红柿。

“头茬西红柿去年12月前开始采收,可以出4茬,整个采摘期将持续到今年4月。”袁会玲说,今年,她家种植了多种蔬菜,安装了自动化风控系统,自动调节棚内温度,为蔬菜提前上市打下坚实基础。目前,3座西红柿大棚总产量可达30吨,产值达15万元。

据三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蒙志勇介绍,三连目前共有5座反季节栽培的西红柿温室大棚,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无公害种植,产量高、品质好。连队党支部积极协调,菜商直接上门采购,种植户不用自行拉运和销售,有效降低了成本。

设施农业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可观,是实现乡村振兴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加大对设施农业投入力度,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方式,支持团场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优化了产业布局,带动了产业发展。

花卉基地春意浓

“老板,这是什么品种的蝴蝶兰,好养吗?”

“老板,君子兰还有吗?我想要3盆。”

……

2月16日,一师十团七连花卉基地内,各类花卉争相吐蕊、争奇斗艳,吸引不少阿拉尔市民前来选购,基地负责人甘洪雷一边为顾客介绍养花方法,一边忙着打包、装箱。

“我们这里种植的都是适合当地生长的花草,如蝴蝶兰、君子兰、发财树等,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比较好打理的花草,比如多肉植物。”甘洪雷告诉记者,“1月中旬以来,花卉基地迎来销售旺季,平均每天有300多人前来选购各类花卉,日均销售300多盆。蝴蝶兰花期长、颜色丰富,最为畅销,几次都卖断货了。”

甘洪雷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花卉种植大户。2020年,他承包了连队1座1.5亩的温室大棚,并从广州引进了100多种花卉和绿植,经过5年的时间,逐渐摸索出温室大棚管理和培育鲜花技术。目前,花卉主要销往阿拉尔市及周边县市,每年销售花卉2万多盆。

花卉产业不仅给甘洪雷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还为连队职工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旺季时,需要十多个人;淡季时,两三个人就可以维持基地正常运转。”说起自己的产业,甘洪雷满脸笑容,“这几年不容易,一直忙着学习技术、拓展销路,如今,花长得好,大家也喜欢,就想把技术传授给更多职工。”目前,甘洪雷已带动2名职工发展温室花卉产业。今年,他计划再承包一座大棚,带领更多人增收致富。

如今,十团花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花经济成为兴农富民新产业,职工群众过上“花”样生活。

在十团一连花卉种植大棚里,鲜花竞相绽放,红艳似火的杜鹃、精致秀气的蜡梅、清新典雅的蝴蝶兰……朵朵鲜花清香馥郁,吸引众多消费者前来选购。“价格亲民、好看、好养活的花最受大众欢迎,现在大棚里的花有上百个品种,我们也会持续推出一些优惠活动,让大家满意而归。”大棚承包户温永端说。

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带动越来越多的种植户走上增收致富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

特色养殖销售旺

“这段时间,天气还是比较冷,大棚内的温度必须保持在16摄氏度以上。”2月19日,一师六团七连设施农业基地内,养殖户简传合为记者介绍鲈鱼养殖情况。

在这里,既看不见鱼塘,也寻不到水库,只有一座座温室大棚,这缘于简传合独特的养殖方式。“我们打破用地环境的局限性,在温室大棚有限空间内高效利用水资源,控制养殖密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简传合的带领下,记者走进温室大棚,一个个圆形水池整齐排列,水池中的鲈鱼争相翻滚抢食,溅出串串水花。

2022年,简传合便开始在温室大棚养殖罗非鱼,然而,罗非鱼对温度和环境的高敏感性,导致养殖效益不尽人意。去年7月,简传合毅然转型养殖鲈鱼,经过不懈努力与摸索,逐渐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技术。

“养罗非鱼失败那会,心里真不是滋味,感觉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简传合感慨道,他没有放弃,一有空就查阅资料,请教行业里的专家,前前后后尝试了好多次,慢慢摸索到了鲈鱼的养殖窍门。尤其对温控和分池养殖,他花费了不少精力。功夫不负有心人。预计今年6月,一批总产量60多吨、纯利润150万元的鲈鱼将上市销售。

简传合介绍,为了给鲈鱼正常进食与生长创造良好条件。随着室外温度逐步上升,他会依据鲈鱼生长情况,把每尾长到450克左右的鲈鱼转移至其他空闲水池养殖,以此增加水体空间,确保鲈鱼有充足氧气,促进其快速生长。目前,他有10座温室大棚,其中7座正常运转,103个养殖池中有40多个高效运作,共养殖鲈鱼6万尾。

“自己过上好日子不算啥,我想带着大伙一起干,把七连打造成远近闻名的鲈鱼养殖专业连。”简传合说。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六团七连党支部积极作为。今年,连队将温室大棚养鱼纳入合作社,采取职工入股或承包的形式,充分激发职工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党支部 合作社 职工 订单”的模式,壮大连队集体经济,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合作社将统一对接市场、签订订单,保证养殖的鲈鱼有稳定的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六团七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王道云说,未来,连队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合作社优势,努力打造“亿元连队”品牌。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百业强。一师阿拉尔市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聚力稳粮、优棉、强果、兴畜、创特色,坚定不移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走出一条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之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