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在四师可克达拉市“可智惠农”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在查看经营地竞拍情况。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惠 摄
“信息发布、在线竞拍、支付、电子签约,全环节操作一网完成。”5月28日,四师六十九团六连职工罗洪涛通过手机在“可智惠农”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上登记后,很快完成667.5亩香料经营地的竞价竞拍。用户使用“可智惠农”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与属地银行系统对接,凭借流转合同实现线上贷款,智能风控系统实时监测交易风险,为流转双方提供全方位权益保障。
作为兵团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可智惠农”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于2022年在四师可克达拉市运行以来,至今已累计服务超过百万亩土地流转,既集成身份地经营权流转、经营地竞拍、智慧种植等核心功能,又涵盖农技中心、农资采购、农机服务、农业保险等配套服务,真正实现了“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的全流程数字化服务。
对此,四师六十八团七连职工马军深有感触,今年春播,通过“可智惠农”app参与流转竞拍,最终拍下了自己想要的地块。与传统竞拍不同,现在通过手机就能查看到地块全部信息,包括面积、种植年限、种植作物、历年产量和地理位置等。
“这套系统让我们不用费时费力在地里查数据,种地更轻松。”马军介绍说,以前凭经验种地,现在靠数据说话,他仅仅需要通过手机,就能查看作物的长势、病虫害和氮磷钾元素等情况。这一切都得益于“可智惠农”app上线的智慧种植功能,这个功能集成了农业遥感监测和智慧决策,能为每一位用户提供智慧种植建议指导。
“可智惠农”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的深度应用,让四师可克达拉市种植户实现了科技种地的梦想。该系统通过3491建设体系(3个基础载体、4类用户层级、9大功能模块、1个集成平台),实现了从种到收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特别是在智慧种植方面,每5天1期按时更新的遥感影像图,精准指导农户农事生产。
职工群众从最初的尝试,到对系统的信任,这种转变得益于农技管理与服务系统平台的权威性和便捷性。系统整合了四师可克达拉市183名农业专家,提供在线问诊、技术培训等服务。据统计,自系统运行以来,农户技术咨询响应时间从3天缩短至半小时,技术到位率达98%。截至目前,四师可克达拉市通过平台开展的“农技指导”覆盖近4万人次,累计解决线下问题超过6000次。
“可智惠农”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效益还延伸至产业链各环节。目前已上线金融服务和贷款功能,种植户可以在手机上直接申请种植贷款和保险购买;该系统即将上线农资销售和农机调度功能,种植户可以在线购买农资,农资店就近配送;同时种植户可以依据在线农机功能,发布自身需求,农机手在线接单。
为了保障整个农业生产有序进行,在四师可克达拉市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卫星遥感地图清晰显示着全师18个团场的作物长势情况。
“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目标,每个环节都以数据说话,以数据推动生产,全方位提升农业生产价值。”负责“可智惠农”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建设的新疆耘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帅介绍说,该系统的建设在吸取了近十年来各地智慧农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四师可克达拉市农业优势,为农业生产者提供高效农业生产服务,让高产技术触手可及,让作物产量显著提升,让合作组织管理顺畅,让招工用工更加便捷。如今,科技走入农业,用数字赋能生产。
目前,“可智惠农”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一期重点建设完成的四师可克达拉市智慧种植遥感监测平台、土地流转管理系统平台、师市经营地竞拍系统平台、师市农技管理与服务系统平台,通过精准的遥感监测、提高经营地竞拍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农用地管理和专家职工线上农技交流,让农户受益颇多。二期建设围绕在线农机、农资销售、供需匹配、金融贷款等功能,正在抓紧推进,预计6月30日完成投入使用。
“遥感监测、ai诊断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将实现‘坐在家里种万亩田’的愿景”。师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海表示,系统已实现覆盖师市18个团场,农户使用人数4.8万余人,新型经营主体入驻242家。